timelapsechina

【延时摄影从入门到精通】《延时摄影综述V3.5-张利民》六、延时摄影的前期拍摄

作者:张利民/lymex/bg2vo

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严禁LOFTER(乐乎)站外转载!


《延时摄影综述》V3.5 目录  2015-12-25更新

 

六、延时摄影的前期拍摄

1、相机的选择

如果你有多个相机,选单反为好,如果你有多个单反,选好的、新近的,这样后期灵活性就大。当然,单电、微单相机也一样好用,因为镜头可换、有手动档。很多人担心快门次数的问题,不舍得用,其实,像延时摄影这种连续拍摄的场合,快门速度要比指标的高。拍摄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把反光镜锁上,这样就可以减少相关机械磨损。另外,很多数码摄像机自己带有延时片拍摄功能,可以一试。如果这些都没有但还是想玩一下延时摄影,甚至可以用手机。下一个软件就可以在安卓手机上实现延时摄影功能: 

 

2、镜头的选择
自然风景类,一般要用到广角,当然兴趣点比较远的也可以用中长焦;城市摄影一般要看具体拍摄目标,一般也是广角用的多。夜间天文摄影一般要用超广角、大光圈的,也可以用鱼眼,拍摄目标比如银河甚至是极光,需要远离城市。

由于经常使用滑道等移动手段,拍摄的时候往往经受风吹和振动,因此镜头不宜太大太重。变焦镜头要注意变焦环是否松动,尤其是有俯拍或仰拍的时候,此时因为变焦的时候大部分镜头有伸缩动作,因此振动往往会导致焦距的变化,要事先采取固定措施。甚至要检查对焦环是否太松,我有个尼康10.5mm鱼眼,有一次刚拍摄的时候,本来对焦很好,拍完后发现镜头的焦距环变到最近的0.3m位置上去了,所以现在只能用不干胶粘住对焦环。从效果上看,以前老的手动镜头一样可以用,即便用现代的自动镜头,也需要在大部分场合下设置在手动对焦的模式。

3、曝光参数的选择
有个尼康延时摄影教程(见附件参考资料),让一切设置均为手动,例如手动曝光(光圈、快门),手动白平衡、手动ISO等。其原因,就是避免偶然干扰带来的画面的跳动,比如夜间偶尔有个灯光,如果手动曝光的话灯光就会比较亮但周围背景和天空不会有变动,但若用自动曝光的话,快门速度就因强光照射而变短,连续性就不好了。这个原则在多数场合下是对的,但是,手动曝光很难解决黄昏过渡时光照大范围变化的场景,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是延时摄影最出彩的时候。教程里的解决办法是个5分钟把曝光调节2/3档,但这就涉及人为多次干预了,难于做到,所以这种场合拍摄时很多人愿用自动曝光(A档,即光圈优先档,矩阵测光或平均测光)。当然,但拍摄过渡过程的光比变化不是很大的场合,比如5档之内,则可以用手动档、不改变曝光参数,但拍摄RAW。开始的时候过曝1到2档,等到最后光线变弱后,会欠曝光3到4档,但用RAW的话基本可以拉回来。

4、光圈与对焦

站在闪烁的角度看,光圈不宜选择过小,f/8或更大一些为佳。当然,如果采用后面描述的特殊方法,不受此限。光圈一方面对曝光量有影响,也改变了快门和景深,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权衡确定。光圈过小的话,会让感光器件上的细小灰尘显露出来,同时拍摄点光源会有很强的光芒如下图(当然,有些人喜欢这个)。

对于很多像素较高的相机,比如7D或者D7000,光圈小于f/11的话,会产生较大的光衍射作用,会使得分辨下降。

由于延时片拍摄的时候参数不宜改变,因此对焦距离也要事先固定为好。焦点如果是远处的景物,那对焦到无穷远即可,但有时要兼顾一下近景和远景,这对于景深很大的广角镜头还是非常容易的,但若夜间大光圈拍摄,最好找一个焦点折中。比如Tom“时间风景”下面这个场景(39:03)我自己就不太喜欢,焦点在石头上,而石头比较黑,难于被认为是画面的焦点,而背景的星空和月光比较亮,应该是被更关注的位置,反而因为没有合焦而虚了。

对焦的时候,首先要打到手动状态(机身或/和镜头上有开关,拨到M),一般要打开实时取景功能(LV),让单反后背的LCD显示画面实时内容,然后放大、找到主体,再手动对焦。合焦后固定调焦环。

5、拍摄间隔与拍摄数量的选择

根据拍摄对象,一般拍摄间隔选择0.4秒到几秒,要想看人物和车流的的动作细节就可以把间隔选的短一些,而要想拍摄更长的时间则间隔时间也要选择的长一些。要知道,1秒的间隔如果选择正常的视频帧率25fps那就是压缩了25倍,0.4秒也压缩了10倍,因此要表现动态、表现途径、表现动作细节就要选得短一些,但若想表现变化的过程那就可以选的长一些。由于人的注意力的原因,延时摄影的最后成品的每段时间不宜过长,以30秒左右为上限(特殊表现完整过程的除外),这样就是30×25=750帧,而很多相机最大也就能拍摄999帧,从帧数数量看,多帧的信息量太大,也让人疲劳。我现在拍摄片段都选择250张,这样以30帧率计算也是超过了8秒,这一时间被认为是普通观众对一个场景的忍受极限。

一个延时摄影片,一般有若干片段组成,每段表现一个场景,结合音乐节奏,一般是4秒左右一换场景,短则2秒一换,再短一晃而过了,而最长者8秒一换(比如过渡或长距离运动),科学类的或特殊变化类别的不限长度。从Zweizwei的四个主要片子的统计(基辅、白俄罗斯、莫斯科、新加坡),平均每段2.7秒。当然,拍的时候可以稍微长一些,以备后期裁减。

同一个片子的变化速度,或主旋律,应该类似或有控制。有人喜欢快节奏,从头到尾都快;也有人喜欢慢节奏的那就在拍摄的时候就要考虑慢。当然,很多片子是变节奏的,比如先慢后快。控制节奏的方法,就是拍摄间隔。间隔短则节奏慢、间隔长则节奏就快。

有关拍摄间隔,TimeScapes网站上有个终极FAQ,摘录如下

https://forum.timescapes.org/phpBB3/viewtopic.php?f=40&t=1871

快速移动的云:1秒

慢速移动的云:10秒

太阳在晴天划过天空(宽):20-30秒

星星在天空上运行(宽):20-60秒

日落近景:1-2秒

人群:1-2秒

植物生长(比如黄瓜藤):2分钟

地上太阳的影子:10-20秒

我对拍摄间隔的补充如下

拍摄曝光+拍摄间隙=拍摄间隔。比如,曝光1秒、间隙2秒,每次间隔就是3秒。假设间隔固定,那么曝光越短则间隔越大,这一点在第四章已经有详细描述。

拍摄云,要看风速、云的高度和拍摄的焦距,越高的云、越慢的风、越广的角度,云的运动速度就越慢,拍摄间隔就可以大一些。相反,低空云、夏季雷雨云,变化就特别快,所以云的拍摄间隔相差很大。

拍摄人流、人群的话,0.4秒到5秒,短则可以看出所有的动作比如迈出的每一步,这在拍摄微缩移轴时所必需,1秒都嫌长。而对于远距离的拍摄,或者想跨度长一些,或者想做成跳动效果,或者已经用ND镜做了模糊,间隔就可以长一些。

拍摄车流,0.4秒到10秒,短则可以看出细节运动,尤其是近景、车速快的场合,可能1秒都嫌长。但远距离、车速慢、堵车场合、夜间拍摄车灯轨迹,就需要长间隔。

拍摄星空,10秒到60秒,主要根据镜头长短而定,可以遵从600法则,即镜头焦距×时间(秒)=600。比如20mm的镜头,标准曝光时间是30秒,50mm的镜头就是12.5秒了。这个法则可以基本保证一定的放大率的场合星星看起来还是一个点,曝光再长的话星星就拉线了。另外,在北极附近,恒星移动的速度比较慢,就可以适当加长曝光时间而星点仍然会保持。不过,此法则会让所有的延时片星空的运行速度相似,如果由于编排需要,想让星空速度更慢或更快,那完全可以改变这个600法则。比如20mm的焦距可以曝光15秒,这样星空速度就降低为一半,当然15秒可能会造成曝光不足。星空摄影由于光线弱,要尽可能采用大光圈、高ISO、长时间曝光。

拍摄闪电,如果是白天的话比较难了。白天拍闪电最好的方法就是拍视频。夜间拍闪电的话,可以选择间隔2秒到10秒。闪电非常频繁、不想多个闪电重叠、背景比较亮的场合就选间隔短的。为了能尽可能多的拍摄到所有的闪电,曝光间隙越短越好。所以可以用连拍的方式,用快门线把快门按住锁上。这样例如用M档4秒,那么上一个4秒曝光结束,下一个4秒曝光马上就开始,间隔非常短。

5、外部定时器的使用

以尼康MC-36为例说明一下各参数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其它定时器都很类似。

Delay就是正式开始拍摄前的延时,比如你想中午12点出门但让相机傍晚18点开始拍摄,就可以设置6小时的延时。这个参数最大可以设置成99小时59分59秒;大部分场合下是想马上开始,那样设置成3秒左右比较合适,启动后留出一点时间让拿住定时器的手放下来。

Long就是每次曝光多少秒,也就是每次按下快门多长时间。对于相机自己固定曝光时间的(比如用了M档或A档),这个选0即可,最多选1秒,无论相机自己若曝光0.1秒还是5秒,你按1秒或两秒都没关系,就是一个启动信号,到底曝光多长时间相机自己说了算。选0秒的时候,实际快门线也会有一个短促的动作,来触发相机快门,不会真的是零,如果相机置于B门,这个Long才真正为实际曝光时间,设置多长就是曝光多长,一般用于夜间暗光摄影。

Intvl就是间隔,也是拍摄周期,包括了曝光时间和空闲时间。也就是说,间隔要大于曝光,其差值就是空闲时间(间隙),例如每10秒曝光2秒,就可以设置成Long=2、Intvl=10。但是,这个定时器也允许Intvl小于Long,那样定时器就认为此时的Intvl就是空闲间隙时间,例如设置成Long=5秒、Intvl=2秒,那么就是曝光5秒、空闲2秒,整个周期就是7秒,这样就很灵活了,你忘记Intvl到底是什么意义没有关系。天文摄影拍银河或拍星,要是想拍摄29秒、停1秒,就可以设置成Long=29、Intvl=30,也可以设置成Long=29、Intvl=1,结果是完全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用自动档拍摄黄昏过渡的时候,黑天后可能曝光时间很长,比如你设置了Intvl=10秒,而曝光时间大于10秒,那就会间隔性的缺少曝光,也就是可能每20秒或30秒才有一次曝光。解决的办法是增大ISO、增大光圈,让最后的曝光时间不大于Intvl设置时间。

N就是重复次数,也是拍摄次数。拍摄次数一般可以设置的多一些,比如400张,以免设置少了不好后悔,而嫌多的话可以随时停下来。N设置成0就是持续拍摄。

以上设置完毕后,按下Timer Start/Stop就可以开始拍摄了。拍摄中途如果想停下来,再按一下就可以。再想开始再按。因此,若发现设置的数量不够,那么可以停下来再开始,数量就多了。例如设置成200张,已经拍了150张,发现剩余的50张不够,那么就停下来再马上开始,就又会从200张从新开始倒计数。但这个重新启停如何无缝的衔接,涉及什么时候断开,也涉及前面的Delay是多少,要自己练习一下。

6、镜头焦距的选择和拍摄的取景
焦距体现了你要表现对象的范围和角度。只要覆盖了你感兴趣的画面,包括周边景物的交代、活动景物的范围即可。但是,一般为了后期处理方便,都要留有角度余量,即拍摄焦距要比要求的正好的焦距更广一些。 
拍天文和星座一般需要包括地景,而且星空也要尽可能的广一些,所以需要用超广角(24mm或更广),风景可以用广角镜头到标准镜头,如表现特定位置也可以用长焦。 
在城市里拍摄建筑、拍摄活动等,一般也以广角镜头为主。

延时摄影是动与静结合的艺术,需要有远景、中景、近景的结合,自然也需要不变和可变部分的结合。由于事物一旦动态,对分辨的要求就下降,而且人眼具有从变动景物里自动合成分析的功能(视频截图不如视频本身清晰,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自己拍摄延时,都能轻易做到1080p,因此分辨不是问题。这样,在选择焦距的时候,要尽量用广一些的角度,以便覆盖更大的拍摄范围。如果嫌画面太宽,可以后期裁减。但若拍摄时范围不够,就不能靠后期增加了。尤其是单反相机的像素足够高,因此给后续裁减保留了很大余地,所以要尽量用广角。 
如果有近景,则光圈尽量用小一些的光圈,以便取得最大的景深。同样,广角镜头的选择也有助于增加景深。最后的视频可能要多次、多人观看,注重点会变化,因此除非特殊需要,虚化的部分应该避免。同样,为了前景物体也清晰,不宜景物距离镜头太近。

由于最后的视频都是横向的,比如16:9,因此拍摄的时候也要相机横放,除非特殊场合下比如要表现的角度不够的时候,才可以有意的竖向取景。

至于如何取景更有美感、更能突出主题,这已经超出此处延时摄影的范畴,可以参考有关摄影书籍。

7、场景和时机的选择

户外自然摄影的都知道,早晨和晚间过渡期间最容易出片。拍延时摄影也是如此,不仅此段时光光线好,还因为光线变化大,对多幅拍摄更为有利。

由于延时摄影喜欢缓慢变化的东西,因此天气有薄云或云朵最好。其它自然缓慢变化的景物也都可以作为拍摄目标或作为画面的一部分,比如潮水涨落、太阳的影子、河水的流动、雾气的消散。无论如何,以空气通透为最佳天气,晚间拍摄也要晴天为好,月光下拍摄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城市摄影,一般是表现人群和车流,适合拍摄各种活动、游乐场、街道和马路,也可以选择黄昏过渡,灯光从无到有、从暗到亮,最好再加上天空的云。

8、相机架设

三脚架,这是最常见的相机架设方式,架设时尽量采取稳定姿势,这在风天尤其重要。比如三个脚全部张开、中柱不要升起、尽量矮一些、中柱下方悬挂重物,但最好不要悬挂体积较大重量较轻的摄影包,那样被风吹动反而容易晃动。另外,三脚架架设地点要选择坚实的地面,松软的地面、人走过就颤抖的地板显然不好。稳定的三脚架不仅可以抗风,而且可以在人为轻微碰动或人为操作相机的时候仍然保持稳定。

采用平移滑道进行运动控制,一般要用到魔术手/魔术臂,但应该选用结实的,并不宜用魔术臂延伸过长,否则碰到风天难免晃动。滑道本身自然也要架设稳定,最好放在地面,或者用两个三脚架牢固支撑。相机的背带和附带的快门线等,要妥善束缚,否则因风而加剧晃动甚至在拍摄行走的时候成为障碍。

也可以用三脚架放在开车车顶或侧窗玻璃,适合移动控制延时片,详见运动控制一章。

柱子上、栏杆上等,适合采用三爪章鱼架

临时没有三脚架的时候,也可以把相机放在稳定的地面或平台上,注意做好防跌落措施。

9、滑道的架设方式

地面平移,采用两套地脚,适合有前景和中景,这样才能体现出滑道的移动。前景最好是不动的,比如风天树木的叶子就不太好,晃动的厉害而抢眼。

较高位置平移,适合表现中远景,但移动的效果就会打折扣了,因为没有近景。架设时一般需要两点支撑,即采用2个三脚架。

一高一低倾斜移动,表现多变的场景。

垂直上下,类似摇臂的感觉,同样应该有前景做衬托。

纵深进入或远离。

以上各种方向的组合。

10、检查表

很多情况下,出门忘记带了什么东西,到了拍摄现场才发现。还有,拍摄完毕才发现对焦不准确。为了减少失误,需要做一个清单,拍摄前逐一核对。这个清单比较长,独立出来,见附录D。

11、试拍
试拍就是在现有的设置下,拍几张照片直观看效果,如果感觉不好再重新调整。试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在取景、对焦和曝光上的问题不能直观得到反馈,拍了几个小时后才发现问题就晚了。看效果的时候一个是看曝光,要查看柱状图,两边要留余量;再就是看构图,包括相机是否水平;还有就是放大看对焦是否正确。在有滑道的场合,要让装置分别运行到设定位置极限分别取景观察。试拍甚至包括已经实际拍摄后,拍摄几张后停下来,看一下系列照片的效果,必要时可以改变拍摄间隔或者电控滑轨的运行参数。 
12、拍摄中
延时摄影的拍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拍摄中要完全自动才好,但要随时观察被拍摄物体的情况,也要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例如相机是否一直在拍摄,是否场景变化太大以至于偏离了当初的设想,是否电池还有电,电控滑道运行是否正常等。 
拍摄中避免外人在周围走动,以免碰触到设备、相机和引线,造成机位移动,尤其避免好奇者近距离观察拍摄设备而阻挡要拍摄的景色。因此,最好用天然障碍或人为设置警告信息,拍摄现场的设备位置当然也要选择不会被人轻易接触到的地方。最重要的一点,延时摄影拍摄时间长,可能在中间不注意,设备甚至可能被人拿走!

另外,相机的架设和拍摄过程中要确保人身安全,比如在高处拍摄避免距离边缘太近,不搞危险动作。拍摄运动延时片时千万不要跑到大马路上去拍,只能在步行街或不走车的广场上拍摄。

13、题材的选择

延时摄影的题材,要选择有变化、有动态的场景。如果被拍摄的景物一成不变,无论拍摄间隔选多少,其实都就与直接拍摄视频一样了。因此要选择比如人群、交通、灯光、云雾、日出日落、斗转星移这种变动的。快速变动的场合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但浓缩起来就会有别样的感觉;而长期的变化如果能拍摄下来会更有震撼力度,当然拍摄起来就很费时间或者很难,比如拍摄一个植物的生长过程、一个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城市景观在几年中的变迁等。具体讲,可以有如下场景:

城市交通

城市风貌--白天,云

城市风貌--黑夜

城市风貌--黄昏过渡

城市风貌--险峻

有名建筑

城市雕塑

人群活动--交通

人群活动--聚会活动

人群活动--游乐场

旅行过程

特殊物品

自然景观--树林

自然景观--海水涨落

自然景观--海边日落

自然景观--湖边倒影,对面人群

自然景观--溪水或瀑布

自然景观--云雾

自然景观--日出日落

自然景观--月出月落

自然景观--奇观(极光、流星雨)

阴影变化--树影、云影、建筑物影子

银河

星空星云--无云、有云

星空星云--无月、有月

星空星云--有无滑道、有无前景、前景有无照明

星空星云--去掉红外滤镜的单反或者天文摄影机,

微距--花卉

微距--植物生长

微距--腐烂

14、表现手法

手法很多,但其实大多是视频里面常见的,比如:

摇摆,就是就地旋转,速度一般比较慢

变焦,就是推拉,让景物放大或缩小

移动,就是用滑道滑道走动,产生立体、动态效果

俯仰,类似摇摆,只不过方向不同

HDR,高动态影片,见第十一章

移轴,会产生微缩景观,见第十三章

立体延时摄影,同时用两部相机,同步拍摄,最后同步处理,做成两个左右相错的两组视频,可以用红蓝法或上下法输出,最后用特别设备播出,产生真实3D效果。见第十二章。

15、拍JPG还是拍RAW

文件类型选择总是个头疼的问题,这里试图列出一些双方的优缺点,大主意还需您自己拿。

RAW文件是相机传感器出来的原始文件,保留了全部成像信息。尽管RAW文件可以选择无损压缩,但完全可以还原,类似Winrar这样的压缩一样。D800的一张RAW文件如果不压缩的话为74M,无损压缩后为41M,因此体积很大。拍RAW的优点,一个是宽容度大,每个颜色一般有12位到14位信息,12位的话就是4096个灰度级(每个颜色),14位的话是16384个灰度,这样曝光差一、二档都不要紧,可以后期调节过来并仍能保持亮部和暗部细节;另一个是色温可以后期大范围调节,指定温度,而JPG就只能调节个大概。另外,RAW转换器目前仍然在发展,以后可以解码/转换出更好的质量来。拍摄RAW的时候,只有相机的光圈、ISO和快门(所谓曝光参数)对成像有影响,其它别的参数(例如白平衡、锐化、降噪)对结果均无影响。拍RAW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可以后期合成HDR(详见第十一章)。

JPG文件是经过有损压缩了的,相机对于JPG的质量一般可以选择Fine、Normal、Basic三种压缩方法,分别代表大约4倍、8倍、16倍的压缩比,对于D800则对应大约16M、8M和4M的体积。压缩的时候一些相机的参数是可选的,比如相机的白平衡、色温、照片风格等设置,都对最终的JPG有直接影响。压缩后的JPG一般每个颜色只保留8位,也就是说只有256个灰度级别,三色合起来就是所谓24位真彩色,比RAW少了不少。JPG文件的优点:体积小、速度快(拍摄速度快、传输速度快、后期处理速度快)、兼容性好(绝大多数软件都可以读写JPG)。

白天拍摄,手动曝光,曝光比较一致,场景单一,后期改动量比较小,那样可以考虑只拍JPG;但黄昏过渡,或者场景复杂,或者夜间长时间曝光,或者难得一见的重要场合,最好还是拍Raw。

另外有一种最简单的选择办法:如果你随便玩玩或做练习,就拍JPG,而且不用选择高分辨的。如果你严肃对待延时摄影或者是专业的,那自然是拍RAW。

也有在特殊场合下必须拍JPG,比如像Tom那样每秒拍4张,RAW的话基本上来不及保存,即便是高速卡,那样就必须用JPG了。

评论

热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