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lapsechina

【延时摄影从入门到精通】《延时摄影综述V3.5-张利民》十五、超长周期延时摄影

作者:张利民/lymex/bg2vo

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严禁LOFTER(乐乎)站外转载!


《延时摄影综述》V3.5 目录  2015-12-25更新

十五、超长周期延时摄影

这次部分移动到大范围之后,可以利用大范围的概念,比如类似对准。另外,也引出超长+大范围。

超长周期延时摄影主要用在建筑业,描述一些建筑物的建造过程,这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甚至是跨年度的。另外还有描述大自然春夏秋冬的景观变化,也需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超长周期延时摄影,也常用来表现一年间季节变化而造成的景观改变,因此也被称为四季延时摄影。

由于拍摄时间跨度很大,因此相机不会长期放在一个地方,而是需要现拍现架设,这就需要有对准的技巧,让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能够无缝的接在一起,需要拍摄参数尽可能一致:

1、相机与镜头(焦距),最好是选择同一个相机、同一个定焦镜头。变焦镜头的话,由于焦距设置会有偏差不宜采用,除非用最广的或最长的两头。

2、相机位置,要保持固定,初始拍摄时做好记号和记录,方便后续定位

3、高度,即三脚架的高度,当然要使用同一个架子才能保证高度严格一致。

4、水平,相机要调节水平,每次都一样

5、指向,如果能有一个不变的参照物最好,有条件可以用类似经纬仪的东西定位拍摄的方位角和俯仰角

6、曝光参数,这个也要尽量一致,比如白平衡、光圈、曝光补偿等。

对准技术

对准就是让不同时期的照片系列精确的重叠在一起,这样最后播放的时候主体和背景就看起来一致的。对准应该首先在拍摄的时候就基本解决,否则由于镜头变形的原因,后期校准起来就比较麻烦。拍摄位置和拍摄高度是比较容易重新定位的,在这两个参数确定一致后,就只剩下调节相机的水平、俯仰和相机的方位三项,就是对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准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靠取景器的边框、取景器里面的网格线和取景器里面的对焦点,与外界固定物体保持一定的关系。比如下图用D800E的拍摄中,是把相机的取景框线调出,让中间横线正好压住两个容易分辨的目标,这样相机的水平位置和俯仰就完全固定了。另外让相机的左边框与楼的边缘正好相切,这样左右指向也完全确定下来,以后每次都这样拍摄,结果偏差就会相差很小。第一次拍摄后,把对齐方法记录下来,以后依次办理即可。此种方式无需与以前照片对比,无论拍摄多少组,只要掌握了相同的规律,都会相差不大。

第二种方法就是试拍,然后保持相机位置不变,轻轻取下存储卡或传到计算机里与先前的拍摄照进行对比,发现不一致就重新调节、再拍再对比,直到满意。此种方式相机用的云台最好是三维分别可调的,比如发现俯仰有问题,只单独调节俯仰,发现左右转动有偏差就只调节转动。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把最后对齐到很精确的地步,当然云台最好是微动的。

第三种方法是在相机里对准。把最初的一组的一张照片重新装进相机的存储卡里,能够预览,然后初步对准后拍摄一张,在相机里反复对比,很容易看出前后两张照片的差异,然后删除刚拍的文件(不要误删最早的),再拍一张继续对比。当对比的比较精确后,在相机的LCD上难于看出区别后,可以放大对比。对于尼康相机,可以先放大中心位置,右手拇指拨动主转轮(后轮),就可以对比查看两张照片的同一局部,如果有位移会很容易发现;对于佳能相机也类似,通过右手食指拨动前转轮达到观察前后照片微小位移的目的。发现有不重合的,就微调、删除、重新拍摄、再次对比,直到中心部分完全重合。然后,在放大状态按方向键显示画面一角,同样对比前后两张照片,发现有不同就属于相机水平不一致了,调节水平微调、再次拍摄、再次对比。对于不同时期的两张照片,如果在中心部位和一个角进行了比较精确的重合,那么整体重合特性会很好,就可以拍摄了。这种方法无需计算机参与,过程稍显麻烦,但最后的效果也会非常好,当然,也最好需要三维微动云台。

后期精确对齐

拍完多个系列后,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因此还要在后期进行微调。微调内容一般包括:

1、尺寸/放大倍率。一般情况无需调节,但有可能是因为采用了变焦镜头使得两次拍摄的焦距不一致,也可能是因为距离远近,甚至是温度变化影响了焦距,使得两次比例不完全一样。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在对比的两个系列里分别取出一个图片进行多次反复对比并调节,在AE里面,调节的方法就是改变第2个的倍率(Scale),使得两个图片的在反复的显示中看起来一致。要注意,AE的关键帧在改变后,会有渐变,因此要在每个系列的首和尾各设置一个关键帧。

2、位移调节。在放大状态比对两个代表照片的中心位置,可以精确的发现位移。在AE里,通过把两个照片都打上关键帧并用键盘光标键移位的方法,可以精确的调整到完全一致。调节完毕后,一般是调节第2组的首个照片,不要忘记在这组照片的结尾也打上相同的关键帧。

3、角度/旋转。与位移类似调节,但由于默认旋转轴为画面中心,中心已经对准,再调节旋转的时候不会影响位移。通过放大、观察角部、前后对比,就可以定量的得知要修正的转角,手工修正后再次对比。为了能达到前后不易察觉的变化,角度误差一般要修正到0.05度之内,最好是0.02度之内。为保险起见,角度误差修正完毕后,要再次检查一下位置误差。

后期处理/过渡修正

首先要调节不同组别的片子,让固定部分、不变的部分的色温、曝光等尽量一致,这样才好突出变化的部分。同样,调节一组片子的时候要首尾都打上关键帧并赋予相同的内容。

但是,即便做了调整,反差有时也会相当大,例如下雪或无雪的对比,本来就相差很大,直接生硬衔接效果会比较差,因此一般需要平滑过渡一下,方法采用渐隐渐消即可,这样例如雪会慢慢消失,像蒸发或融化一样。

多段接到一起的时候,每段不宜过长,1秒左右比较合适,最大2秒,否则前后对比过程太长,效果就不好了。

其它超长时间拍摄

其实,超长时间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连续一次拍摄的时间比较长,例如几天期间一直拍摄不停,用于科学研究、观察缓慢变化,甚至长时间过渡。例如Vimeo有个片子叫迪拜28小时,就是固定机位间隔30秒连续拍了28小时(3359张照片):

https://vimeo.com/32957081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I2OTc5NjY0.html

此片拍摄时用了A档,光圈选的5.6,ISO=320,白天最短曝光1/2500,夜间最长6秒。另外,电源必须外接,存储卡容量也必须够用。

根据自己的经验,此种场合用D800加上原装电池,连续拍摄6个小时没有问题。超过这个时间可以用手柄,里面有2节电池可以提供12个小时的续航时间。但若需要更长的时间连续拍摄,就必须增加外接电源了。也有人采用中途换电池的手法,适合用外部快门线控制的、间隔比较长的场合,刚拍完一张则关机、换电池、再开机,这个动作一般可以在10秒之内完成,因此只要拍摄间隔(减去曝光时间)大于10秒,就不会有问题。当然,正规的方法是买一个假电池,比如D7000/D800用的角EP-5B:

然后再配一个EH-5B,就可以接到交流电供电了:

当然,这种方式只适合有交流电的场合,对于野外等拍摄并不方便,此时若有废弃的电池,不要扔掉,拆开后去掉电芯和保护板,从电极上引出两根线,复原,再接大容量电池即可。我自己的方法是用两个夹子。从相机的电池位置引出电池引线,然后接到一个12Ah的7.4V电池上,提供原来电池6.5倍的续航时间,这样对于一般的应用足够了。要注意的是,冬天夜间拍星,耗电明显增大(B门),而且电池在低温下容量衰减很快,就需要采取保暖等措施了。

至于存储卡,需要计划好,不要超容量。Raw的照片体积大,但有些相机有sRaw可用,体积就大大减少。如果这种方式也不够用的话,只能拍Raw,或者采取中途换卡的方式。

超长时间大范围拍摄

大范围延时摄影见后面的章节,简单说就是拍一张移动一个地方,移动到一个新地方后也同样需要重新对准。如果大范围结合超长时间,那就需要更复杂的方法,当然也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一种方法是长间隔拍摄,比如1天拍1张,然后第二天把相机挪动到下一个位置继续拍,直到达到一定的数量或达到预定的位置为止。但是,此法实现起来难度极大,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每天都抽出时间进行拍摄,何况还有天气等原因。即便拍摄出来,每天的光线变化会很大,包括气候等原因引起的光线的局部变化、色温变化,使得后期难于调整,造成各种闪烁,所以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比较现实的拍摄方法,是一次连续拍摄多张,然后找下一个时间继续拍摄多张,直到拍完。不同批次之间在位置上一定要有重合,这样才能在后期处理上有取舍,并能够搭接过渡。

评论

热度(5)